2015屆校友袁唯私人藏書《我的心只悲傷七次——紀伯倫經典散文詩選》
1.
2012年,那時候我上高中,生命中為數不多的大好年華。那時候我課間順著2樓到5樓每個班去收數學提高班的作業,每天中午一下課就跑去百年老廁旁邊的廣播站播音,有一點時間就站在5樓樓道吹風,企盼它把我帶到更遠的地方。
那時候人人說到愛,都是男男女女癡愿眷侶,流淚牽手和扇耳光。
然后有一天課間,我的耳機里滑入舒緩的輕音樂,一個溫柔而棱角分明的男聲帶著流暢純正的英文,滑入我的耳朵。它輕柔地撫摸著我的耳廓,然后流進我的心。
后來我才這道那是紀伯倫的《愛》。
紀伯倫1883年出生在阿拉伯黎巴嫩的一個小鄉村里,幼年親人早逝和妹妹相依為命被迫還債的經歷,讓他更深重地觀察了解了社會和人性。我以為他的作品里會充滿對社會和生活的憤怒,但是通讀他的作品,沒有。他用一個個精妙小巧的比喻,裝進了“愛與美”,載著他流動而又深厚的期望,穿梭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間。浪漫讓他的文字輕松飛揚,而深厚的哲理則是他扎在大地的根基,穩若磐石。他和泰戈爾一樣,被譽為“西方打開東方文學的一扇窗”。其中《先知》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也在西方被稱為“小圣經”。
2.《先知》節選
一位青年說,跟我們談談「友誼」吧。
他回答說:
你的朋友是你需求得到回應的結果。
他是你愛心播種、感恩收割的田地。
他是你的食物和爐臺。
因為你懷著饑渴來到他身邊,你找他以求平靜。
當你的朋友說出他的想法,
你不怕自己腦中的「否」,也不會吝于說「是」。
他沉默時,
你的心不停止聆聽他的心聲;
沒有了言語,友誼中一切思想、一切愿望、一切期盼
都會帶著無言的喜樂衍生,彼此分享。
你與朋友分開,不會難過;
他不在時,他身上最為你所愛的地方會更加清楚,
就像在登山者的眼中,高山從平原可以看得更清楚。
除了加深心靈的深度外,友誼不該有別的目摽。
只求展露自己的秘密的愛不是愛,而是撒網:
只會捕到無益的東西。
愿你最好的一切留給朋友。
他若須知道你的低潮,也讓他知道你洪流滔滔的樣子。
你打發時間才找他,你的朋友算什么?
永遠用你生活的時間去找他。
他該填補你的需求,不是你的空虛。
友誼的甜蜜中但愿有朗笑和樂趣的分享。
心靈從小事物的露水中發現黎明,又煥然一新。
高中就經常被朋友的事情困擾。女生之間總是會有事后嚼耳朵、造謠、集體孤立的事兒,有的文科班朋友還會發展到故意拿東西的境地。
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朋友”意味著什么,身為朋友,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又該期望什么。
每當我有困惑的時候,總是會翻開紀伯倫。
“朋友是你需要得到回應的結果。因為你懷著饑渴來到他身邊,你找他以求平靜?!?
“永遠用你生活的時間去找他。他該填補你的需求,不是你的空虛?!?
“除了加深心靈的深度外,友誼不該有別的目標?!?
這位跨越一個多世紀的老師告訴我,當你行得正端得平的時候,那些污蔑誹謗和生事的人,根本不是我想要找到的朋友。他們是荷花旁邊流過就會沉下的淤泥。
我的真正的朋友會像是食物和灶臺,能夠聽懂我沉默中的語言,將了解或陪我走過低潮和洪流滔滔,將和我分享生活中閃閃發光的點滴露珠。
而我,會一樣地將我最赤誠的友情,和值得他的一起放上高高祭壇,從彼此心靈的深泉中汲取甘露,除此之外也不需要別的什么了。
而現在,我要等,我要把自己也變成一口甘甜的深井。
3. 《沙與沫》節選
我曾經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卡里·紀伯倫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借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于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Seven times I have despised my soul: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 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d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這是在我大學以來寫在床頭的話。是對自己的警示。
康德認為,人性是如此高貴因為理性從中生長,而人性有時如此軟弱,因為它不敢于踐行心中的道德律,有時甚至以自愛的名頭忽視它,用興趣、需求和偏好來代替它。而我想,紀伯倫就是在他人性軟弱的時候這樣鄙視著自己,但又正是這樣的鄙視凸顯了他的理性,讓他顯得高貴無比。
在你逃不開的自由里,你可以選擇安逸舒適的路,但你會錯過你本可以登上的山峰,錯過你本可以看到的瑰麗世界;
在犯錯時你可以選擇寬慰自己減輕內心的苦痛,但殊不知這痛苦就是把蚌殼里本是泥沙的你打磨成珍珠的過程,這篩打使你的心靈變得圓潤純潔;
在左右搖擺進退兩難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猶豫和試探,但最終兩邊你都只有淺嘗輒止的歡樂,沒有純粹深刻的體驗。他告訴我要勇敢選擇,不回頭。
4. 《我的心只悲傷七次》
這本散文詩選是紀伯倫《先知》和《沙與沫》的合印冰心譯本,中英對照,在讀中文的時候可以參考英文,有時候英文版會更有韻律美也有更開闊的意境。
這本書適合飯后10分鐘不想背小甘的時候來滋潤一下心靈,也適合煩躁苦惱的時候去汲一捧靈泉。不適合大段大段地像小說一樣的讀。它可以給你一些寫進作文的有高度的立意和觀點;可以讓你開拓視野,給你不一樣的人生觀;或許你也會像我一樣,在書中找到一個穿越時間的老師和朋友,有深邃的智慧和謙卑的姿態,慢慢陪你成長。
5. 精彩段落選讀
《沙與沫》
僅僅在昨天,我認為我自己只是一個碎片,無韻律地在生命的穹蒼中顫抖?,F在我知道我就是那穹蒼,一切生命都是在我里面有韻律地轉動的碎片。
他們在覺醒的時候對我說:“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過是無邊海洋的無邊沙岸上的一粒砂子?!痹趬衾镂覍λ麄冋f:“我就是那無邊的海洋,大千世界只不過是我的沙岸上的沙粒?!?
只有一次把我窘得啞口無言,那是當一個人問我“你是誰?”
一粒珍珠是痛苦圍繞著一粒沙子所建造起來的廟宇。是什么愿望圍繞著什么樣的沙粒,建造起我們的軀體呢?
當神把我這塊石子丟在奇妙的湖里的時候,我以無數的圈紋擾亂了它的表面。但是當我落到深處的時候,我就變得十分安靜了。
給我靜默,我將向黑夜挑戰。
當我的靈魂和肉體由相愛而結婚的時候,我就得到了重生。
《先知》
論愛
當愛召喚你時,跟隨他,
盡管他的道路艱難險阻。
而當他的翅膀環抱你時,依從他吧,
盡管羽翼中藏著的利刃可能會傷害你。
當他同你講話時信任他,
盡管他的言語會粉碎你的夢幻,就像北風吹荒了花園。
因為愛雖然能為你加冕,卻也能將你釘在十字架上;他雖然能讓你生長,卻也能將你刈剪。
他雖然能攀升到你的高處,撫弄你顫抖在陽光中的葉片,
卻也能沉降到你的根部,撼動你附著在泥土中的根須。
他將你像谷穗一樣捆扎起來。
他舂打你使你胸懷坦蕩。
他篩分你使你擺脫無用的外殼。
他碾磨你使你臻于清白。
她揉捏你使你順服。
然后他用他神圣的火焰來處置你,使你成為神圣宴上的圣餐。
所有這些都將是愛對你的所為,以使你知曉你內心的秘密,而那認知會讓你化作生命內在的一部分。
但是倘若你在懼怕中只愿尋求愛的寧和與愛的歡愉,
那么你最好遮掩起你的赤裸逃離愛的谷場,
在沒有季候的世界里,你能笑,卻不能開懷,你能哭,卻不能傾情。
愛所給的僅是他自己,他所帶走的也僅是他自己。
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為對愛而言,愛已足夠。
當你去愛時,你不要說“神在我心里”,而要說“我在神的心里”。
也不要認為你能指引愛的行程,因為愛,倘若他發現你夠資格,他會引導你的路途。
愛沒有其他所求,只愿成全自己。
但倘若你去愛,就必定有渴望,讓這些渴望是:
融化為奔流的小溪,在暗夜里唱誦歡快的曲調。
體味出過分溫柔中的苦痛。
讓你對愛的理解傷害到自己,
并心甘情愿地流血。
黎明時懷著飛揚的心醒來,致謝愛的又一天,
正午時沉醉于愛的狂喜中休憩,
黃昏時帶著感恩歸家,
然后在內心為所愛的祈禱中入眠,讓贊美的歌謠停留在唇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