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明校園 >情系昆華
昆華是一本書︱我還能講述的一中
作者:辦公室 來源:昆明一中 日期:2015-06-05 點擊量:50788 字體: [] [] []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在《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這本小說里虛構了一個讀者“你”,“你”剛買了一本小說,也就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正讀到高潮部分,卻發現書本裝訂錯誤?!澳恪辈坏貌徽視讨匦聯Q了一本書,然后“你”又接著閱讀,卻發現新換的書也和上一本書一樣——裝訂錯誤......如此反復,直到你讀到第十本書,也仍在在高潮和懸念最深的部分戛然而止。

在一中的三年也似乎像是在閱讀一本書,當我正式進入這本書最精彩、最有趣的部分時,卻發現自己已經畢業,只能在遠離故鄉的地方用回憶來編織過去的故事。

前兩天在網上和以前的班主任俞雪梅老師閑聊,偶然間翻出了俞老師在20126月寫的一篇日志,開頭便是“流水不腐?!倍搅宋恼驴煲Y束時,俞老師是這樣寫的:“所以這三年,在我的生活里,同樣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對班上的孩子說完了最后一席話,其實,我的內心一如三年前,有酸酸的哽咽,也一如三年前,我滿懷希望和雀躍為這些孩子送別?!比昵?,我就是俞老師所說的“班上的孩子”,六年前,我則是一個帶著惶恐和不安,從初中踏進高中的孩子。從2009年到2012年,我用三年時間閱讀一中這本書,再用三年,甚至更多,來懷念一中這本書。

對于我們這一屆的孩子來說,一號教學樓是一個永遠凝固住的回憶,因為我們是最后一屆在一號樓的天井里自由笑過、跑過的學生。我高一時分在了14班,語文老師是被稱作“極品”的楊仕云老師。永遠記得在一中的第一堂語文課,楊老師背著手走進教室,在說完學習語文要使得我們學會“高貴地做好人”后,便將臉轉向了窗外,不無感慨地說:“我最喜歡14班的教室,因為在這里可以第一個看見海棠盛開?!睆拇?,每次放學和上學時,都會特別留意那一樹海棠,只覺得特別喜愛海棠的那種粉紅,不妖嬈,不做作,就像王維的詩,意境悠遠而少于浮夸地雕飾。而當一號樓開始動工拆除的時候,那棵海棠同樣也被藍色的圍擋擋住,最后也同那些平凡的、惹人的、遭人嫌棄的泥土一起,埋葬在了這塊擁有百年歷史的土地里,留給我們的只有粉紅色的話語和粉紅色的聲音。

而運動場則是我懷念的第二個地方。我這個人有些奇怪,個子不算矮,體型也還算勻稱,可就是不會打籃球,也因此經常被人嘲笑。好在一中有很大一塊排球場,這總算是一根“救命稻草”。于是從高一到高三,幾乎每天下午放學,都會在排球場上打球。毫無疑問,從高一到高三,參加了三年的排球賽,最好的時候進過前八名,最差的時候小組賽未出線。不過這些賽場上的是非名利都已盡付笑談之中??赡切┰趫鲞叺拿恳宦晠群?,親手接起的每一個球,球落在地上而揚起的每一?;覊m,卻隨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清晰,哪怕是在大學的排球場上,我看見的依然是紅白相間的校服,聽見的依然是曾經用鄉音發出的每一聲喊叫??上У氖?,為了修建新的體育場,如今的排球場已然變成一個大坑。

排球場旁邊的田徑場更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高三,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各類補習班中度過。下午接近六點放學,而各類補習班則在七點半左右開始上課。冬天太陽落下得比較早,吃完晚飯后,總是喜歡到田徑場上,順著跑道一圈一圈地走。說來也比較滑稽,在秋冬的夜晚,我和另外三個兄弟幾乎每天都并排走在跑道上。一中的夜晚是極少有光亮的,因此星星總是很多,盡管已是深秋或初冬。于是我們四個,各自縮著手,仰著脖子,一顆一顆數天上的星星,走一步則數一顆,一直到上課。如果看見認識的星座,則會把縮著的手從褲包或是衣袖里伸出來,向著那個星座伸出食指,向同伴講述著這個星座的形狀、命名、以及一些花邊趣事,我似乎永遠都只認得出獵戶座。在數完星星,抬腿往教室走的途中,我們都會向各自說起未來,那個時候的未來并不遙遠,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不像剛剛數過的星星,雖然璀璨,卻始終遠在天邊。

如今我們都分散在中國的四面八方,彼此間的聯系卻從來沒有被割斷過。這種超越了時空的友誼是從一中開始的。每次假期我們都一定會相約回到一中,甚至會在晚上,繼續到田徑場的跑道上,一邊走一邊數著星星。只不過現在談論起的未來,已經像那星星了,遙遠而無邊。

除了兄弟,老師自然就是最值得懷念的。我要說的第一位老師,就是楊仕云老師。語文課似乎總與“枯燥”和“睡覺”這兩個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可是楊老師的語文課似乎是個例外。從第一節課的海棠到最后一節課瀟灑走出教室的背影,楊老師給我高中三年的語文課畫上了最優美、最繽紛、最博學的一筆。楊老師上課是從來不用什么參考資料的,他也十分反感我們到處去買參考資料。盡管如此,他每節課的內容卻十分充實而有趣。在講詩歌的時候,除了最基本的翻譯之外,楊老師還會提供許許多多中外名家的相關評論,比如鐘嶸、沈德潛、歌德等人。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能在以高考為目的的高中課堂上見識到這些相對專業的文學評論,自然是十分稀奇而崇敬的。而在講李白等好飲酒的詩人時,他總會說,對于這些人,醉是生活的常態,清醒才是生活的變態,只有酒能激發這些人的詩情,現實只能打擊他們的理想。這樣的話在楊老師的課堂上隨時出現,以至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能引用。楊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淵博的學識,直接影響了我對于大學專業的選擇,我想這大概是一位中學老師所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吧。

我有幸做了楊老師兩年的課代表,親眼見到過楊老師為了給每一位同學的讀書筆記寫上中肯而又不相同的評語翻閱各種圖書資料,也偷偷翻開過他放在辦公桌上忘記拿走的備課資料,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各種要講的內容。我以前一直以為備課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偷看了楊老師備課資料,不禁肅然起敬。楊老師的話并不多,他似乎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在上高中時,除了問問題和拿作業,幾乎沒有過其他的交談。畢業以后,也只有過幾次在走廊上短暫的談話,內容無非還是詩歌,還是小說,還是那些記錄人類靈魂的,珍貴而無用的東西。幸運的是,每年的教師節、春節,我還是會發一條祝福短信給楊老師,而楊老師也會照例回我一條,盡管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卻足以讓我想起三年的語文課。

除了楊老師,第二位讓我忘不掉的老師就是班主任俞雪梅老師。俞老師同樣是一個嗜書之人,似乎每節歷史課總是沒有辦法完成教學進度,因為俞老師特別喜歡在課上講述課外的許多知識和趣事。俞老師對書的涉獵極其廣泛,文學、歷史、地理甚至是自然科學方面的書,她都有所涉獵。因此在課堂上,她總會不由自主地“扯”,從中國扯到美國,再扯到西班牙,最后再扯回中國,只可惜回到中國時,下課鈴往往已經敲響,俞老師就只能帶著一臉無奈和輕聲地嘆息,抱著那臺和她身材同樣小巧的筆記本電腦離開教室。因此歷史課總是有趣的。教科書上的歷史也總是會和“枯燥”及“睡覺”聯系在一起,但俞老師講的歷史,就只剩下“吸引力”三個字了。三年后的今天,我幾乎都把那些為了考試而記背的所謂“歷史”忘光了,記憶深刻的,都是俞老師上課時給我們講的那些關于人生的,關于未來的,看似無用的“廢話”。當時只覺得這些話考試又不涉及,不聽也罷,可自從畢業以后,就越發覺得那些話是非聽不可的。

比起楊老師,俞老師可謂一個“話嘮”,也是一個追求年輕化生活的老師。也因為這樣,俞老師似乎更能和學生親近。在畢業之前,雖然也經常和俞老師開玩笑,討論一些形而上的問題,但始終因為她是班主任,老師的角色還擺在那里,隔膜依然比較深??墒钱厴I以后,好像和俞老師突然就變成了朋友,每個學期放假回去都一定會一起去吃頓飯,聊聊那些形而上的問題,聊聊看也看不見的未來......至今都記得俞老師囑咐的“在大學圖書館發現了什么好書一定要發微信告訴我”,于是我就經常跑圖書館,一方面為了學業,另一方面也為了發現好書,然后發給俞老師,一同分享人類高貴的靈魂。

當然,在一中的三年我遇到的好老師絕對不止楊老師和俞老師,只是這里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舉。但這些老師,都用自己的才華和學識,為一個還在成長中的高中生,點燃了通向知識和理性的道路。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寫道:“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蔽铱傆X得,我在一中的三年,是配得上“詩意地棲居”這五個字的。學習自然是在一中最主要的活動,但即使到了高三,一中也并沒有讓我的生活只剩下枯燥而令人厭煩的備考,她依然允許我參加運動會和排球賽,她依然允許我在非教學時間漫無目的的在校園里閑逛閑聊,她依然允許我隨時爆發出一個少年莫名的憂愁和苦惱。她總是在包容,總是在安慰。我曾開玩笑地說過,“天下為公”這四個字應該放在一中。

實際上我似乎在潛意識里一直把一中當作我的第二故鄉,難怪每次讀起柳永的“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都會首先想起昆明,其次便是一中。用短短三年的時間來掙脫高考的束縛,卻要用或許一生的時間來為歸思難收的心尋找一個寄托。

“從別后,憶想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此時此刻,只有這句話能表達我對一中的懷念。但那是一段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只能在夢中與一中再次相逢。

2012屆校友 張朔

20141110日 深夜 于湘江之畔

色屋无码永久视频网站@av免费观看网站@熟妇中文在线视频@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白丝@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