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某一天,重回一中校園。
前門的路因施工而封鎖,繞到側門,從單車房的欄桿縫里鉆進去。
因為路不通,校園里空無一人,仿佛往日大家都在上課時一樣安靜。對于這安靜,我有著最深的感觸,因為我總是逃很多課,游蕩在校園的各處,看書、背書,補救我最差的科目……雨后的英語角,一地落花鋪滿小徑。桃李園的游魚總是那么悠閑,悠閑得讓我羨慕。老教學樓旁邊的草地上,春夏季節盛開紫色的花朵。后門那條路開完海棠后,又有紫藤羅、葉子花。
從操場背面繞到另外一邊,有我最愛的燈籠花,可愛的桃紅色花瓣,玲瓏地懸掛在枝頭。這條路現在好像已經不存在了,我止步于后門,意外地看見當時教過我的數學老師,他正在門口跟幾個人聊天,非常驚喜地想上去跟他打招呼,突然間記不起他姓什么。站在原地猶疑間,他已經走進了旁邊的單元,追之不及,一片悵然。
當時他是理二班的老師,高三的時候在實驗班聽過他的課,非常喜歡他的思路,后來看了理二班的課表,每到他們班數學課,我就跑過去聽,在后排找個沒有人的位子,就這樣聽完了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和概率,后來某一次他在教室門口叫住我,跟我說,最近考勤查得緊,你還是回自己班上課吧,有什么不懂的再來問我,我們班講專題課的時候我會叫你的。后來,我在他的指導下用背小結的方法把每一章的基本知識都學得很扎實,我的數學就是被他教好的,想起來真是無限感念。
還有實驗班的歷史老師(也就是我們的趙校長哈)、政治老師和語文老師,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歷史老師的當面鼓勵給了我極大的信心,政治老師常常耐心詳細地解答我的問題,語文老師對我作文的評價和批改令我在當時本年級獨特的作文閱卷方式下仍舊保持了自己的風格。他們優秀的教學水平使我敢于在最后半年完全不上白天的正課,靠晚上一節課的實驗班走到高考。當然,這其中亦要感謝當時我班的班主任給了我寬容和自由。因為自由,我得以感受在校園各處自習的安靜,報刊室早上清爽的空氣,圖書館自習室下午3點的陽光。
三年時間,又快又慢,對于每個人來說,那可以是最好的時光,或者最差的時光。那時候,目標單一,對未來不需思慮過多。那時候,社會性還沒有全面侵占浸淫,可以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古鏡未磨時,春來草自青。雖然未來還會有無數次重新洗牌,但卻可以有一種生活狀態,獨立于變動不居的世界,認真于當下手中的事物。這種狀態,叫做安于不知。
2009屆校友 蘇菲
2013年12月于復旦筆